“你問我為什么回到鄉村來?有些事情總得有人去做,有些青春總得在遙遠的鄉村秀一秀!薄缎忝廊松吩跍I花和惋嘆中落下帷幕,黃文秀同志永遠定格在了2019年的夏天。
10月22日下午,公司團委組織青年干部觀看電影《秀美人生》,影片講述了黃文秀一個普通的壯鄉姑娘,北師大碩士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工作,她主動要求到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她一腔熱血奔走在扶貧一線,為貧困戶做了很多好事,實事,群眾受益的事。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她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影片中多次出現了“得不得”這句臺詞,當它是來自于群眾的訴求時,黃文秀同志總是毫不猶豫的用實際行動來回答“得”。于是有了黃大貴從墻角站了起來并找回了桂芳和女兒、班叔叔搬進了安置房、阿布回鄉教村民預防果樹遭蟲害......在這過程中,“得”被黃文秀同志淋漓盡致的詮釋了是連著著身后人的知恩圖報,是直面問題、敢打硬仗的堅強勇氣,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黃文秀擔任第一書記的百坭村是“資深”貧困村,全村472戶中有195戶貧困戶,11個自然屯有5個屯未實現道路硬化,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黃文秀硬是用了2個月的時間走訪全村所有貧困戶,繪制了一張百坭村地圖,把所有貧困戶的名字、居住位置、家庭情況一一記下。她上山下地跟群眾一起干活,努力學講當地話,漸漸地融入了群眾;她幫助當地建起規范化的砂糖橘產業園,并引入電商打開銷路;她帶領村民修路、安路燈、建蓄水池等。2018年,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2.71%。數據里凝聚著黃文秀的心血和汗水。她的事跡激勵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忠誠干凈、敢于擔當的精神。黃文秀駐村一年多時間,從扶貧“新手”成長為脫貧攻堅“能手”,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她舍小家顧大家,在父親做手術住院期間,始終心系群眾,贏得了群眾的高度贊譽,卻最終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黃文秀駐村滿一年時,她的汽車儀表盤里程數恰好增加了25000公里。她特意發了條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周年愉快!”這是黃文秀把脫貧攻堅責任始終扛在肩上的真實寫照。
如果青春有顏色,那么哪種顏色最適合?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于我而言,青春應該是火紅色的,時刻充滿著燃燒的激情。激情、熱血、活力......這些談及青春就能聯想到的詞語應時刻如影相隨的洋溢在青年人的身上,當遇到挫折打擊時能越挫越勇;當能力不足時能主動學習;當組織和人民需要時,能第一時間挺身而出。青春時光似火,旺盛而短暫,但是人內心深處的青春卻可以延長。因此,不論我們年紀幾何,在何種崗位上工作,都應該永葆火熱之心和昂揚斗志,青春無限,奮斗不休。
斯人已逝,馨香永存。黃文秀同志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百坭村摘下了貧困的帽子,群眾種植的柑橘結出勝利果實,電商營銷通向全國各地......一切都朝著黃文秀同志生前設想的模樣有序發展。從此“黃文秀”不僅是一個壯家兒女,更是一種精神象征,激勵著無數投身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隊友持續發力,攻堅克難,不負韶華;同時也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風雨無阻,砥礪前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不懈奮斗,再湊凱歌。